關鍵詞 |
明代佛像,佛像現金收購,佛像拍賣價格,佛像正規交易中心 |
面向地區 |
文殊菩薩形象多變,依照其形象,可分為一字、五字、六字、八字文殊,其中常見的是五髻文殊。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,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。一般右手握「智慧劍」,象征以智慧劍斬煩惱結。(或手持如意,象征智慧成就)。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「般若經」,代表智慧的思維。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蠢癡,智慧犀利如劍;青蓮花則代表純潔無染,花上放有般若經,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征。菩薩亦常乘坐獅子座騎,表示智慧威猛無比、所向披靡、無堅不摧、戰無不勝;或以蓮花為臺座,代表清凈無染;或駕乘金色,比喻飛揚自在。
早期的文殊造像,個性相對明顯,三髻垂發出現頻率較高,項圈上的牙狀裝飾以及方圓組合的飾物較為常見,裝飾通常顯得簡素。飽滿粗壯、肌肉健碩的軀體尚有笈多與后笈多時代的余韻。當然,這些特點并不,也未必全部出現在同一件雕塑中,而是帕拉早期文殊造像總體的一種傾向。
文殊頭上的發髻損,可以看出原來應是三髻,左右各有凸起。項圈為雙層珠串,正中有方形圓形組合的飾物,兩側可見牙狀裝飾,比起前兩件作品,這尊文殊的臂釧與腰帶、瓔珞等刻畫尤其精細寫實,人物軀體挺拔緊實,即使是一腿垂下的放松姿態,依然流露出帕拉時期特有的緊張感和張力。光背外緣絞扭的瓔珞狀花紋,是此時較為常見的裝飾手法。
晚期的文殊菩薩像,密教色彩更加濃郁,多臂像出現頻率增加,裝飾繁復華麗。現藏達卡博物館的一件文殊像立于蓮臺之上,發髻高聳,寶冠嚴飾,多重珠串組成的項圈上鑲嵌大的花形飾物,寬大的帔帛布滿卷草紋飾,斜披在胸前,下著貼體的多提,上有平行排列的圓形圖案,腰帶式樣繁復,珠鏈垂掛。兩側各有一位身形較小的脅侍。文殊兩側兩支波浪形彎曲的枝蔓幾乎填滿了光背上的空白,既是持物也富有強烈的裝飾作用。這種繁縟的裝飾,并非文殊,也出現在同時期其他佛教和印度教造像中,是帕拉晚期典型的風格傾向。
晚期的文殊造像,明顯的傾向是程式化,這也是帕拉晚期造像的整體趨勢。此時的文殊造像多頭戴寶冠,發型和飾物與其他菩薩包括印度教造像的飾物趨同,早期常見的三髻垂發和具有特征的項飾出現頻率降低。在人物比例上,往往四肢比早期顯得修長,緊繃的肌肉呈現出一種緊張感和隱含的動感。由于個性化的飾物以及發式逐漸變得不明顯,文殊手中的持物成為識別其身份方式。
千手觀音菩薩也稱做千眼千臂,千手千眼。佛教講解,千內手觀音菩薩有一千只容手臂,沒只手掌中又各一只眼睛,所以又有一千只眼睛。他的千眼能遍觀世界,千手能遍護眾生,是一位渡濟眾生的大慈悲菩薩。
千手觀音又稱千手千眼、千眼千臂等,是我國民間信仰的菩薩。
“千”為無量及圓滿之義,以“千手”表示大慈悲的無量廣大,以“千眼”代表智慧的圓滿無礙。根據《陀羅尼經》云:千手千眼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,隨眾生之機,相應五部五種法,而滿足一切愿求。
千手千眼觀音的造像有兩種,一種是真塑造1000只手,每個手掌心中一只眼,千手的排列猶如開屏似的排在觀音身后。另一種是以42只手代表千手,除兩只手合掌外,左右各有 20只手,每只手代表25只,象征1000只手,手上各有眼睛,分別執各種法器。這張澳門印制的郵票就是后一種造像的演變。
主營行業:古玩收藏品 |
公司主營:資產評估,鑒定收購,拍賣,私下交易--> |
主營地區:北京市 |
企業類型:國有企業 |
注冊資金:人民幣5000萬 |
公司成立時間:2010-01-15 |
員工人數:11 - 50 人 |
研發部門人數:11 - 50 人 |
經營模式:生產型 |
經營期限:2010-01-15 至 2030-06-01 |
最近年檢時間:2018年 |
登記機關: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|
年營業額:人民幣 5000 萬元/年 - 1 億元/年 |
年出口額:人民幣 1 億元/年以上 |
年進口額:人民幣 5000 萬元/年 - 1 億元/年 |
經營范圍:從事拍賣業務;文物拍賣;銷售工藝品、陶瓷制品、珠寶、家具、針紡織品;承辦展覽展示;會議服務;設計、制作、代理、發布廣告。(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,開展經營活動;從事拍賣業務、文物拍賣以及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,經相關部門批準后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;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。) |
是否提供OEM:是 |
公司郵編:100000 |
公司郵箱:blgjpm@126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