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西青淺絳彩瓷器,淺絳彩瓷器私下交易,淺絳彩瓷器私下交易,淺絳彩瓷器私下交易 |
面向地區 |
淺絳彩瓷,從同治、光緒到民國初約50年之間,將中國書畫藝術的“三絕”—詩、書、畫,在瓷器上表現,使瓷畫與傳統中國畫結合,創造出瓷畫的全新面貌。其標準工序是以濃淡相間的黑色釉上彩料,在瓷胎上繪出花紋,再染以淡赭和水綠、草綠、淡藍及紫色等,經低溫(650—700)℃燒成的一種特有的低溫彩釉。
淺絳彩瓷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畫上題寫作者名字,或題詩、署款兼備,這在陶瓷史上是一種創舉。
淺絳彩鑒定方法
其次是真款識與假款識的區別。淺絳彩瓷的偽器仿器上面都有偽款和題字,但也極易在細節上露出破綻。由于淺絳彩瓷作者多數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,他們題款的文字書法和內容也比較考究。而作偽者書寫款識無非是照葫蘆畫瓢,不但書法拙劣,有時連文理都不通,同時,又因時代的變遷,今天的人所寫的字在書風和行筆、結體等方面也與清末民國時有明顯差別;而且偽款大都千篇一律,千人一面,似一種書體,一個模式,很像出自一人之手。嘗見淺絳彩瓷的現代仿品,冒充淺絳彩瓷大家許品衡。瓶的一面繪博古圖,另一面題寫款識,上書:“倆席之珍,悅目賞心,可久可大,宜古宜今,圖以厥象,煥然一新,為將不盡,玩古怡情。許品衡作。”且不說上面的書法軟弱無力,低俗拙劣,書寫上也是錯字連篇,不堪入目。尤為可笑的是,竟將許品衡的“衡”寫成“沖”的繁體字“ ”,這說明作偽者連起碼的文字基礎也不具備。其實,許品衡書法亦不同凡響,從他真器的款題上看,他的行書得力于“蘇黃”,清麗流暢中有縱橫跌宕之氣。用其真品真款一比,偽品不辨自明。其他真器的款識也都具備那個時代的特點,有的看似隨意,但均有一定的書法功底。仔細觀察真器款識,可知那時人寫的字及語氣、格局等確與今人不同,今人煞費心機也難仿出舊時代那種氣韻和神態。只要多看多比較,就會逐漸悟出一些道道,找出一些規律。
LOT 1021
清 俞子明風格淺絳彩山水花鳥六條屏
俞子明,生卒年不詳,字靜山,名義維,號硯溪漁人、硯溪山人。古徽州人(今江西婺源)作品活躍期為同治十一年(1872年),到宣統二年(1910年),時三十多年,晚清淺絳彩瓷名家,工行書、篆書,擅畫人物、花鳥、山水。
L: 104.5cm,W: 38cm
RMB: 50,
落槌價:RMB 110,000
一家集景德鎮陶瓷瓷板畫銷售推廣,收藏品鑒定評估,陶瓷文化傳播類產品交易的綜合性平臺,公司主要經營景德鎮陶瓷瓷板畫,大師瓷 禮品瓷 等藝術品收藏。